您所在的位置: 温州督考网 > 督查通报

“扶工兴贸”十项举措落实进展情况通报

2012年10月31日 10:30:21    来源:温州督考网    字体:

  市委、市政府“扶工兴贸”十项举措推出以来,各相关责任单位高度重视,积极承接工作任务,认真制定完善实施细则或方案,切实抓好各项举措的落实,目前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推进(详见附件),初步营造了“扶工兴贸”的良好氛围。各地各单位要在前阶段行之有效的工作基础上,再接再厉,破难攻坚,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不遗余力地抓好“扶工兴贸”十项举措的落实。

  附件:市“扶工兴贸”十项举措落实进展情况表

市 “扶工兴贸”十项举措落实进展情况表

 

序号

举措名称

内容要求

落实进展情况

责任单位

1

全市工贸企业税收收入和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零增长”

按照今年全市工贸企业税收收入和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零增长”的要求,市县两级财政认真做好全年财政收支测算工作,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实施税费减免缓等措施,让企业充分受惠、休养生息。同时,在保障各项民生支出、完成年初确定的“十大民生工程”任务的前提下,各级党政机关严格控制行政费用,推进“三公”改革,压缩公用经费,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过紧日子”,与企业共渡难关。

出台下发《振兴实体经济财税百日攻坚行动方案》,全面布置两个“零增长”工作。完成财政收支预算调整方案,先后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书记办公会议和市委常委会讨论通过,10月25日依法报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具体措施已相继实施。开展全市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前三季度共减免各项收费累计629.51万元。

市财政〈地税〉局(牵头)

市国税局

2

实行社会保险等行政事业性收费“五缓一免”

“五缓”,就是允许中小企业缓缴应由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五项社会保险费,缓缴执行期限至2012年12月底,缓缴期限不超过3个月。“一免”,就是执行财政部和浙江省有关规定,对小微企业免征部分行政性收费。

联合下发《关于温州市区2012年度社会保险费缓缴有关事项的通知》,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目前为止仅5家企业申请缓征。小微企业免征部分行政性收费政策尚未落实。

市人力社保局

3

新设10亿元产业平台引导基金、续推10亿元财政中小企业应急周转资金

市本级设立10亿元产业平台引导基金,由项目属地县(市、区)同比例配套跟进,并以项目募投形式吸引各类投资者参股共同组建若干支引导基金,着力解决各地产业平台建设资金瓶颈问题。同时,继续发挥10亿元财政中小企业应急周转资金的作用,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帮助更多的企业解决临时性信贷资金周转困难。

已制定产业平台基金组建计划,完成10亿引导基金指标分配,梳理出产业平台基金的项目目录,目前市建行与龙港镇合作的首支基金预计年底完成。应急周转资金10月份运转15笔,1.75亿元;累计运转1259笔,113亿元。

市经信委(牵头)

市财政局

4

推进万亩工业供地、促成千亿信贷规模,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在推进转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清理年度任务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土地报征力度,按照“亩产论英雄”的要求,确保完成全年1万亩工业用地的供地任务。积极推进银企、银项对接,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科技型、成长型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争取全年新增贷款1000亿元以上。

1、推进万亩工业供地方面,转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清理率达70%,完成工业供地2856亩(主要是通过招拍挂完成,另有3000多亩通过协议方式供地的未计入),年底前可供地空间8000多亩,项目对接好的2800多亩。

2、促成千亿信贷规模方面,进行银行发放贷款月度排名,现已完成新增贷款543亿元,预计全年可完成740亿元。

市经信委(牵头)

市国土资源局

市金融办

市人行

温州银监分局

5

深化外贸企业服务月活动,推进口岸绿色大通关

针对当前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制定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扶持外贸企业发展。按照“即办制”的要求,推进“一关两检”业务流程整合优化和服务方式的改革创新,完善“区域大通关平台”,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加快出口退税速度,为外贸企业拓市场营造良好环境。

1、建立了六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并根据全市100家重点外贸出口企业中出现负增长的企业名单,形成六部门分任务帮扶机制,同时向全市外贸企业发放相关实施细则。

2、温州海关于9月底落实海关规费全免政策,并开展特质性帮扶工作。

3、温州检验检疫局于10月1日起施行行政事业性规费全免政策。

4、温州边检站完成开通网上办事大厅、在港船舶直通式服务、简化相关手续办理环节等七大工作,提高通关效率。

市商务局(牵头)

市国税局

温州海关

温州检验检疫局

温州边防检查站

6

铸诚信体系,建现代企业制度

以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为载体,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年内建成企业联合征信平台,推行信用奖惩机制,并确保企业联合征信数据库覆盖率达90%以上。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实施百家企业改制规范试点,建立和完善区域资本市场,加快企业上市步伐,进一步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1、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工作在前期调研阶段,目前企业联合征信数据库覆盖率为60%,年底争取达到90%。

2、完成《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区域资本市场建设指导意见》,梳理出100家改制企业试点名单,完成新增上市企业4家,上报证监会6家,现共有上市企业12家、拟上市企业63家。

市发改委(牵头)

市经信委

市金融办

市工商局

市人行

7

化解企业资金风险,严格控制银行不良贷款

深入开展风险企业帮扶和银行不良贷款百日化解专项行动,积极落实企业帮扶政策,加快处置银行不良贷款,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最大限度降低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力争年内不良贷款率控制在2.5%左右。

整合了六个工作组的方案,进一步优化不良贷款处置流程。9月份处置银行不良贷款597笔,合计金额21.08亿元,9月底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26.6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3.27%。同时,市金融办还加强了督查力度,已走访鹿城、瓯海两地。

市金融办(牵头)

市委政法委

市法院

市经信委

市公安局

温州银监分局

8

开展万企评行风,促进涉企部门行业作风大转变

组织万家企业对当地发改、经信、地税、规划、国土、住建、商务、国税、工商、质监等10个主要涉企部门和各大商业银行的服务企业情况进行测评。测评结果向全市通报,并责成落后单位作出承诺,及时整改;对各系统测评结果处于末位的单位,取消当年度评优评先资格,同时在干部任用、绩效奖励等方面作出相应处罚。

市统计局于9月24日以我市主要行业的7万个单位为样本进行随机调查,现已完成前期调查工作,此次样本涉及12000家企业,其中规上企业6000多家(包括主要行业的规上、限上企业)、小微企业5000多家。

市统计局(牵头)

市委组织部

市考绩办

市人力社保局

市工商联

9

进万企、讲政策,帮助企业解难题

市县两级组织1000名领导干部,利用3个月时间联系走访万家企业,着力解决前期梳理出的1000个重点难点问题。同时,组织开展“百条扶工政策大宣讲”活动,把各涉企部门梳理出的100条重点扶工政策汇编成册,送到企业、宣传到人。各级新闻媒体每天刊登解读10条政策,切实提高政策知晓率和受惠面。

已下发《关于开展“百日扶工解千难”活动的通知》,联合编写《百条扶工政策大宣讲汇编》。政策宣传方面,市委宣传部组织已下发《关于加强要求配合做好强化经济形势和扶工兴贸报道工作的通知》,拟订《温州“扶工兴贸”工作宣传报道方案》,同时组织温州主流媒体刊发“扶工兴贸”政策解读专题报道,开展“经济形势怎么看”和“全市扶工兴贸工作怎么干”两大主题的系列报道。

市经信委(牵头)

市委宣传部

10

落实“五四三”要求,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实施问责

全面落实“五个凡是”(凡是老百姓要办的事都在社区办理;凡是企业要办的事都在功能区〈中心镇〉办理;凡是社区和功能区〈中心镇〉没有权限办理的,全部由社区和功能区〈中心镇〉代办;凡是哪一级政府出资的就由哪一级政府审批;凡是哪个部门该放的权限没有下放到位的,部门领导就下派到基层开展服务),实施“四查”倒逼问责(实行服务对象反映审批问题必查、投资项目迟迟不落地排查、投资业主撤回在温投资倒查、招商引资项目审批服务情况定期抽查),推行“三制联动”(建立全程无偿代办制、保姆式动态跟踪服务制、重点项目模拟审批制),切实优化政务环境。制定问责办法,对落实“五四三”不力、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影响机关工作秩序和效能,给本地经济发展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和不利后果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年内突出抓一批“中梗阻”典型案例。

1、研究起草制定了《关于落实“五个凡是”工作不力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关于进一步整治机关慵懒散慢行为的实施办法》(现《责任追究办法》在签发中,《实施办法》已下发)。

2、抓典型查处,与温州都市报合作开展“百日攻坚提速提效”活动,刊发多期“小鬼难缠”专题报道。

3、市审管办出台中介机构进驻服务中心实施方案,拟定市模拟审批实施细则、市重大投资及温商回归投资项目的无偿贷款实施办法,制定了功能区中心镇便民服务中心及社区服务中心的规划建设标准等。

市纪委〈监察局〉(牵头)

市审管办

 

【编辑: 张瑶】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Netscape6.0 IE7.0以上版本浏览器
温州市考绩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浙ICP备11028417号-1 温州网技术支持
地址:温州市市府路500号 邮编:32500 邮箱:wzskjb@163.com